“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看得见的路,更需要心底那束指向远方的光。”
分类: 生活
活着就是为了留下些什么东西给别人,记录些什么东西给未来的自己。
为什么讲道理作用不大?
“道理人人皆知,行之不易者,非理之弱,而是心之贼未除。”
今天偶然翻到曾仕强教授的一段讲座,点开后却发现,播放量寥寥,关注者亦不多。一时间,心中浮现出一丝怅然,也引发了我一连串的思考。
发布公益服务:语录
我开发了一个免费的公共服务,名字很简单:语录。
它不是为了商业,不为名利,只是为了回应内心深处那一点不肯熄灭的愿望——
愿为天下守一盏灯,微弱却真诚,照亮迷失者的方向,温暖每一个沉默灵魂的夜晚。
圣言无解,道在心源
圣人的话,不是可以解释的教条,不是可以套用的标准答案。它如夜空繁星,遥遥指引,却不替你丈量脚下的路。试图解释,便落入语言的陷阱,一旦以话语为之设限,便失了本心之灵动。真正的领悟,是在无声中悄然展开的,如风过林梢,如露润心田。它无需解释,一旦动念解释,便是以今我之狭见,欲度古圣之深意——终究未免画地为牢,自误误人。
一次加班的哲学沉思
在现代城市的一隅,黄昏落下。与几位同僚刚… 更多
技术拜物教:从马克思主义视角批判AI技术崇拜
当代社会中,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一种新型的技术崇拜现象。许多人将AI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甚至赋予其近乎神秘的力量。这种现象与马克思所批判的商品拜物教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将自己创造的商品赋予了神秘的力量,而忘记了这些商品本质上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同样,今天的AI崇拜者将技术神化,忽视了技术背后的真正力量——人类社会实践本身。
关于“利他”价值观的讨论
绕企业价值观“利他”展开,强调其不仅是企业核心信念,更是员工行为准则。演讲首先从记忆与实践的差异入手,指出仅记住价值观并不足够,需要将其付诸实践。通过分析社会背景,解释“利他”提出的必要性,并阐述这一价值观如何帮助公司在缺乏信任与利己主义盛行的社会中建立独特定位。随后,以《大学》中的“格物致知”为核心理念,结合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论,提出实践利他的方法:从提升自身能力开始,影响身边人,逐步扩大到整个公司和社会。最后,演讲呼吁员工从本职工作出发,通过努力践行“利他”,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哲学革命的总结和新世界的开启——读关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其二
不难看到,整个革命运动必然在私有财产的运… 更多
哲学革命的总结和新世界的开启——读关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其一
王德峰 伟大思想家的原著是肃穆的圣地,我… 更多
“善”与“恶”
人心真诚恻怛地求生,这生便是天理。一切助长生的都是善,一切摧抑生的都是恶。人心真诚恻怛地求爱,因此一切助长爱的都是善,一切摧抑爱的就是恶。什么叫善与恶的区分?这个区分就是天理。天理不是认识,是生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