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革命的总结和新世界的开启——读关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其二

不难看到,整个革命运动必然在私有财产的运动中,即在经济的运动中,为自己既找到经验的基础,也找到理论的基础。

所以整个革命运动不是避开私有财产的运动、不是说开历史的倒车,恰好相反,它是在私有财产的运动当中为自己找到经验的基础和理论的基础的。这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的观念,这就是积极扬弃的观念,就异化的扬弃与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如果说劳动和资本的对立是发展到矛盾状态的因而是扬弃私有财产的那样一种能动关系的私有财产,那么整个革命运动就会在私有财产的运动中找到它的经验的基础和理论的基础。通过这样一些论说我们我们很容易理解马克思对对资本主义的基本态度,他不是说资本主义是抽象的恶,我们要抛弃它,恰好相反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给出的历史评价是非常高的。这个我们从《共产党宣言》中可以看到,以至于有些哲学家说马克思给予资本主义几乎是以批判家能给的最高的评价。为什么是这样?因为异化的扬弃与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无产和有产的对立只有发展到劳动和资本的对立的这样一种情况下才产生出扬弃无产和有产对立的前提和条件,所以革命运动是在私有财产的运动中找到它的经验的基础和理论的基础,而不是从什么抽象的哲学观念当中、从某种审美的或者道德的想法中产生的。我们一定要避免这种想法,好像共产主义是某种更道德、更美丽的东西,那不是这个意思,它是在私有财产展开过程的必然性中为自己找到经验的基础和理论的基础。

(2)共产主义的主要形式

①第一种形式的共产主义:粗陋的共产主义,其基本特点是“私有财产关系的普遍化和完成”

最后,共产主义是扬弃私有财产的积极表现;起先它是作为普遍的私有财产出现的。共产主义是从私有财产的普遍性来看私有财产关系,因而共产主义

(1)在它的最初的形式中不过是私有财产关系的普遍化和完成。

这大体上就是一种平均主义,在私有财产范围当中的平均主义,把私有财产关系变成普遍化,并且是均等化,每个人在它的想象当中都可以有适当的并且始终是均平的那样一种私有财产。

这样的共产主义以双重的形式表现出来:首先,物质的财产对它的统治力量如此之大,以致它想把不能被所有人作为私有财产占有的一切都消灭;它想用强制的方式把才能(老师注:原来的版本有的译作“天赋”)等等舍弃。

它强调均等化、平均化,私有财产普遍地被分配到每一个人身上,不是要扬弃私有财产,而是想把一切都能均等化、平均化,但是有些东西比较难,比如天赋和才能,因此其极端形式便想要使用极端的方法把才能消灭。海涅曾经说过,人们可以容忍你一切,容忍你富有、长得漂亮、有飞黄腾达的机会,但有一样东西是不能容忍的,就是你是天才,所以每一个社会都趋向于压杀天才。马克思在这个地方讲的粗陋的共产主义,它实际上是要把私有财产平均地分配到每一个人身上,它不是要扬弃私有财产,而是要把私有财产均等化。

因此在44年手稿前一个地方,马克思在提出异化劳动概念时,曾经提了两个问题:

(1)把人类的最大部分归结为抽象劳动,这在人类发展中具有什么意义?

(2)主张细小改革的人不是希望提高工资并以此来改善工人阶级的状况就是(像蒲鲁东那样)把工资的平等看作社会革命的目标,他们究竟犯了什么错误?

这里讲到两条,一条叫提高工资,另一条叫工资的平等化,后者是蒲鲁东主张的。如果我们把工资的平等化看作是社会革命的目标,那就是进入了共产主义的主要形式的第一种,即粗陋的共产主义。也许我们的想象,这个工资的平等化不就是社会主义吗,不就是共产主义吗?

大家注意,工资这个范畴是经济学范畴,这个范畴在哪样一种形式出现?按马克思在手稿中的分析,那是异化劳动的范围内出现的,或者用现在的话来讲是雇佣劳动的范围内出现的。所以亚当·斯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即把国民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地确定为三个基本阶级的三种收入,即工资、利润和地租。工资就是劳动者、工人所得到的,利润是资本家得到的,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得到的,三种主要的阶级的三种收入。因此,工资意味着这个范畴本身是在异化劳动的范围内,它从属于雇佣劳动的整个体系。所以在马克思讨论共产主义的时候,问题根本不是提高工资或者工资的平等化,而是消灭工资。因为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的目标是消灭雇佣劳动,消灭雇佣劳动就意味着消灭工资,因为工资意味着在雇佣劳动体系当中劳动者所得到的那个份额。如果摧毁雇佣劳动制度或者要求扬弃异化劳动,在这个里面不存在工资,所以不是提高工资和工资的平等化,社会革命的目标不是那种细小的改良主义的观点,而是消灭工资。所以《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甚至有一个提法叫“消灭劳动”,当然这个劳动指的是异化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目标绝不局限于异化劳动的范围内,不是以雇佣劳动为前提的,因为只要谈论工资就是在雇佣劳动的前提下的,不论是被提高还是被平等化了。

后来马克思批判《哥达纲领》,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纲领,那个是拉萨尔派的,里面特别提到工资铁律、铁的工资规律。马克思说一个社会民主党的纲领,居然在讨论这种东西。如果废除了雇佣劳动制度,当然就废除了工资规律,不管它是铁的还是海绵的。因为无论是工资还是工资规律都是历史的产物,是人类的历史、劳动的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换句话说是进入到44年手稿讲的异化劳动(以后叫雇佣劳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时出现的那样一种情况。所以没什么铁的规律,这个工资规律是以私有财产发展到一种高度产生的,这固然是一种规律,但这是历史的规律,所以如果雇佣劳动制度被废除的话,那么工资铁律、工资规律也就被废除了,不管它是铁的还是海绵的。所以我们看,粗陋的共产主义,它的基本的形式就是私有财产关系的普遍化和均等化。

粗陋的共产主义不过是这个忌妒和这种从想象的最低限度出发的平均化的顶点。它具有一个特定的、有限制的尺度。对整个文化和文明的世界的抽象否定,向贫穷的、需求不高的人-他不仅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水平,甚至从来没有达到私有财产的水平-的非自然的〔IV〕简单状态的倒退,恰恰证明私有财产的这种扬弃决不是真正的占有。

粗陋的共产主义被表述为或者自我理解为是共产主义,但这种共产主义它没有扬弃私有财产,只是表现为私有财产关系的普遍化和均等化,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所有的人都被理解为抽象的工人或者抽象的资本家,大家都是工人,大家拿一样多的工资。这是粗陋的共产主义的基本的形式,因为它表明的是私有财产关系的普遍化和均等化。平均主义一般来说属于这个范围。

②第二种形式的共产主义:政治的共产主义/经济的共产主义。

(2)共产主义(a)按政治性质是民主的或专制的;(b)是废除国家的,但同时是尚未完成的,并且仍然处于私有财产即人的异化的影响下。这两种形式的共产主义都已经把自己理解为人向自身的还原或复归,理解为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但是它还没有弄清楚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本质,也还不理解所具有的人的本性,所以它还受私有财产的束缚和感染。它虽然已经理解私有财产这一概念,但是还不理解它的本质。

这段话太简短,特别是上面两种共产主义,大体上指政治形式的或经济形式的共产主义。第一种是政治形式的,马克思说:“共产主义(a)按政治性质是民主的或专制的”,大家可能会觉得共产主义似乎应该是民主的,不对,那么是不是应该反过来是专制的呢,也不对。共产主义不是政治的,如果我们谈论它是政治的,那么在现有的框架中我们可以说它是民主的或者专制的,在历史上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政治形式。大家去看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或黑格尔的法哲学,还有寡头政治、僭主政治各种各样的形式,但主要是专制的、贵族的和民主的,它都是政治的形式。后来我们从马克思的学说中知道,共产主义不是政治形式的。民主制就意味着它是政治性质的,但马克思在这里讲的很清楚:“共产主义(a)按政治性质是民主的或专制的”。我们知道马克思讲,把虚假的集体变成真实的集体,这是他的共产主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表述,换句话说是废除国家的,当然“废除”这个词后来觉得不太妥当,叫国家的消亡,国家的消亡意味着政治的消亡,意味着权力的消亡。权力意味着对他人的统治和支配。共产主义是不是还有人对人的统治和支配呢?如果没有的话,它怎么可能是政治的呢?按照施特劳斯的一个说法,政治是合法地使用暴力的权力。这意味着政治、政治权力。比如钱有什么用处?在现代社会,钱有三种用途:温饱、安全感、权力即对他人的支配。因为钱可以购买那些东西,而钱在购买劳动力的时候,就形成了对他人的支配。

“(b)是废除国家的,但同时是尚未完成的,并且仍然处于私有财产即人的异化的影响下。”这种共产主义不一样,它认为共产主义废除国家,消除国家政治权力,大体上属于无政府主义者。最初的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克鲁泡特金等人的观点在政治方面是比较先进的,因为他们认为共产主义必须废除国家,但其局限在于:但同时是尚未完成的,并且仍然处于私有财产即人的异化的影响下。因此老师大概可以概括一种是政治性质的、一种是经济性质的共产主义。

按马克思的理解,共产主义既不是政治的,也不是经济的,它是社会的。在现代的一些活动中,有政治的、有经济的,也有一小部分能够比较纯粹地看成是社会的。费尔巴哈依照他的哲学的直观、人与人之间的彼此相爱,他就宣称自己是共产主义者,因为他对社会的直观表明社会应当是人与人彼此相爱的,所以他就直接表明他是共产主义。马克思在手稿中以及手稿之前,区分了两种社会,一种叫市民社会/资产阶级社会,还有一种叫人类社会。后一种人类社会指的是共产主义,如果从渊源上来讲,它和费尔巴哈的对社会的直观有关。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举一个例子,最近老师小区里的活动有一些是社会的,尽管他们现在有许多活动是政治的或经济的。他们也宣传十八大,也组织老人在那里讨论十八大报告,这个是政治的。有一部分是经济的,他们在那开店,从事经济活动。现在很麻烦,哪个小区的门口比较脏乱差,人家来治理,那个小区的街道、居委会跟你抗衡,因为这是他们的经济利益所在。但有些活动是社会的,最近好像又恢复了,原来老师小时候经常遇到的,老太太拿个铃一敲,说天要下雨了,大家把衣服收回家,或者到过年的时候拿个铃一敲,说各家关好门窗小心火烛,这种活动是社会的。大家体会,它不是政治的,也不是经济的,它是社会的。原来街道居委会功能很复杂,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它的政治的功能也很重,比如管理四类分子,地富反坏,他们管的,每到星期四下午叫他们出去扫街道,这个属于政治性质的。那个时候经济性质的倒比较少,后来改革开放以后,小区没钱,他们想搞点活动也不行,他们就搞点创收什么。但是有一些活动是社会的。大家想,她拿个铃一敲,说各家关好门窗小心火烛,下雨的时候叫你把衣服收回去,它既不是政治的也不是经济的。现在还有一种,当然老师分辨得不是够清楚,志愿者,他的整个目标和功能是社会的,不是政治的也不是经济的,它是社会的。

经济,按马克思的说法是私有财产的运动:

不难看到,整个革命运动必然在私有财产的运动中,即在经济的运动中,为自己既找到经验的基础,也找到理论的基础。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且主要表现为权力,也就是对人的支配和统治,而共产主义,在马克思上述所讲的段落中,既不是政治的、也不是经济的,它是社会的。当然在现有的社会中,我们要体验这种社会的事情比较难,但是大家可以分辨出来,那种叫你关好门窗小心火烛的这种活动属于社会的,志愿者的活动基本上属于社会的,还有义务献血救人,这种活动既不是政治的、也不是经济的,它是社会的,它是社会性质的。

③第三种共产主义的形式:

(3)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

这是马克思讲的他自己的共产主义观念。前面讲了两种,一种粗陋的共产主义,一种是政治性质的或者经济性质的共产主义,总而言之它局限在异化的范围内,因为无论政治的还是经济的性质都是由异化的这样一种形式产生的。所以马克思讲的共产主义,它是这样一种叫:“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我们看到我们这一部分的总的标题叫“以异化的积极扬弃为核心的共产主义”。

此处要特别注意“社会”一词的涵义,它并非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讲的社会,它相当于是合乎人性的,但是这里把它翻译成“合乎人性的”恐怕不对,有其他版本翻译为“人的”或者“属人的”。“合乎人性的”这个翻译有好有坏,好处是我们一读就懂,坏处是保留了形而上学公设的那种涵义,好像有一个人性,然后我们现在要符合这个人性,这是一种形而上学公设或者理念论的形式。当然马克思在手稿中并没有完全脱开那种人道主义的形式,这里姑且不论。

我们在这个地方体会向社会的人的复归,向社会的人的复归就是向人的人的复归,向符合人的人性的人的复归,所以是回到人的社会性当中去,这个社会是与市民社会相区别的人类社会。原来老师看过一个纪录片,有个小孩看到人家在买苹果,他看到大人拿了几块钱给苹果贩子,那个苹果贩子就把几个苹果给他。小孩在地上捡了几块石头就去过苹果贩子,他觉得他把石头给了卖苹果的人,卖苹果的人应给给他苹果。然后苹果贩子看到小孩天真无邪的面孔,他犹豫了一下,我应该不应该给他苹果,后来他把苹果给他。小孩特别高兴,因为他在边上观察别人,人家拿了一块钱,他就给了两个苹果,那小孩就在地上捡了一块石头给苹果贩子,那个人想了想,也给他苹果。拿钱去换苹果在私有财产关系当中用货币来衡量的那种形式,拿石头去换苹果是人的、社会的、符合人的本性的。

“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这句话讲的就是积极扬弃,而不是前面讲的粗陋的共产主义,而不是前面讲的粗陋的共产主义:“对整个文化和文明的世界的抽象否定,向贫穷的、需求不高的人-他不仅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水平,甚至从来没有达到私有财产的水平-的非自然的〔IV〕简单状态的倒退”。不是这样,马克思讲这种扬弃是:“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

原来的翻译是:这种复归是自觉的和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丰富成果的。为什么马克思在此要强调这一点?因为复归这个词让人想到浪漫主义,要回到某个地方去,但马克思讲当然可以“回到”,只是要回到社会,即合乎人的本性的人,但是这种回到是占有了现代发展的全部丰富成果的,而不是像没有欲望的、简单的人的那种非自然的倒退,所以他特别强调是完全、自觉的和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丰富成果的,这个叫积极的扬弃。

所以马克思后来探讨了好几个地方,特别是俄国,关于俄国有没有可能在现有的基地上来发动一场革命而且这个社会革命会引向共产主义的问题,马克思的回信非常谨慎,强调他不能论断俄国究竟会怎么走,但是无论怎么走,它如果要能够完成一个社会革命的话,必须现成地占有资本主义所发展起来的全部文明成果,否则的话它只会倒退到一种所谓原始状态中去,只会使得一切陈腐的东西死灰复燃。所以跨越卡夫丁峡谷马克思认为是可能的,历史的进程和发展有各种各样的偶然性和机会,但是有一条,就是必须现成地占有资本主义已经发展起来的全部文明成果,所以这里讲到的是积极的扬弃。在德文当中,扬弃这个词的意思是,既被克服又被保存,这是黑格尔专门喜欢用的词。

这一段说了:①积极的扬弃,②向社会的人复归,社会的含义,③积极的扬弃保存全部发展成果。下一段马克思把它引导到哲学当中去,他必须完成一个哲学存在论的革命:

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这一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人向社会的人复归,以及这种复归是完全地、自觉地保存了以往发展全部成果的。第二个部分讲的是其哲学高度,“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这些术语从费尔巴哈来,即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这个术语从费尔巴哈来,但是要注意马克思用的是“完成了的”,“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因此马克思在谈到共产主义的时候意味着必须有一场哲学革命,存在论高度的革命,只是我们现在对马克思哲学的解释很大程度上局限在现代性的范围当中。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是什么意思?比拟地说就是天人合一、环境友好,但这不是要回到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它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然后形而上学所设的一切对立必须被扬弃,就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抗争以及存在和本质、自由和必然、对象化和自我确证、个体和类之间的抗争都应该被扬弃。所以我们看到在1845年,甚至实际上在44年手稿当中已经酝酿了一个哲学上的变革,但是这一点没有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充分的发挥。这个问题很大,所以马克思后来同德国社会民主党有那么大的分歧,有些分歧我们觉得好像不大对头,甚至梅林,这个德国社会民主党唯一的哲学通,他都批评马克思,说马克思你对拉萨尔派那么苛刻干什么?说老实话,他说实际上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当中,当时拉萨尔派在理论上是比较强的,而爱森纳赫派不行的。我们现在从44年手稿中能体会这一点,大家想一想,《哥达纲领》的第一条,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马克思说这个是纯粹资产阶级的说法,而德国社会民主党居然把它写在纲领的第一条,后来又讲什么工资铁律等等。事实上这里牵扯到的是,如果我们没有在一个哲学的高度上来领会这种共产主义,或者这种共产主义不达到马克思这里讲的人和自然界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那么它实际上就是在现代性的范围当中,在现代形而上学的范围当中,因此也是在异化的范围当中来谈异化的扬弃,这跟工资的平等化是一样的,换句话说我们已经先行地屈服于现代形而上学即现代性的意识形态,然后在那跪着造反。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看后来关于哲学上的那些讨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还是非常大,无论是第二国际的理论家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那些领袖,都局限在现代形而上学的框架当中,所以必须对当代哲学的整个进程,特别是于形而上学、现代形而上学的批判的脱离有非常大的关注,以便在这样的一个高度来阐释马克思的哲学,能够给我们提示的特别是如尼采、海德格尔这样的一些哲学家。这并不是说要用尼采和海德格尔来解释马克思,但是他们对现代形而上学的总批判,对我们会有提示作用。

梅林没有看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他只是根据卢格给马克思的信,推测马克思在写法国的国民议会史,也就是说对现代政治进行批判,他得出结论说马克思越是深入地批判现代政治,他就越没有必要继续去批判黑格尔。如果说前一个错误的估计是形式上的,那么后一个估计就是实质上的错误。因为他不知道当时马克思在研究什么,他以为马克思但是在研究法国政治学,其实马克思当时在研究经济学,这个错误是允许的,因为他没看到材料。但是他做出的另外一个估计,与马克思的文本恰好相反,手稿中第三个部分就是对黑格尔哲学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五)以“对象性的活动”为核心的哲学-形而上学批判

(1)费尔巴哈的贡献

有一个问题,即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究竟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以及黑格尔的整个哲学进行批判,还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不仅是黑格尔的)全部旧哲学的批判。老师倾向于后一种解释,即使是对黑格尔的整个哲学的批判,那么黑格尔的哲学在这里意味着形而上学之一切、完成了的柏拉图主义,而不是形而上学之一种,根据何在?看关于费尔巴哈的贡献,马克思讲了三点

费尔巴哈的伟大功绩在于︰

(1)证明了哲学不过是变成思想的并且经过思维加以阐明的宗教,不过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的另一种形式和存在方式;因此,哲学同样应当受到谴责。

费尔巴哈对宗教进行批判,然后把宗教的秘密归结为思辨神学,然后他认为哲学就其本质来讲就是思辨神学。马克思讲费尔巴哈的第一个功绩,就是对整个哲学或者说整个形而上学进行批判。

标题中的哲学,为了比较准确,老师加了哲学-形而上学,这个海德格尔专门做过讨论,唯一的哲学就被理解为形而上学,也就是柏拉图主义,所以只有西方有哲学。所以海德格尔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哲学的终结与思的任务》。

(2)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现实的科学,因为费尔巴哈也使“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成了理论的基本原则。

注意在手稿中马克思认为这是费尔巴哈非常重要的贡献。但是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认为费尔巴哈最糟糕的地方是不懂社会。这个地方的社会指的是人类社会,费尔巴哈通过高级的哲学直观来确立了人类社会,叫人与人之间的直观,就是爱,因此费尔巴哈直接根据这一点宣称自己是共产主义。在这个时代,费尔巴哈的社会的概念是批判的,尽管他缺少现实的原则。所以马克思在这里讲费尔巴哈的社会的概念指的主要是人对人的直观,人与人之间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关系通过直观,并且其最高形式就是爱。所以费尔巴哈通过这样的直观宣称自己是共产主义者,并且为后来德国的所谓“真正的共产主义”奠定了基础,当然马克思后来对这种共产主义给予很多的批判。

(3)他把基于自身并且积极地以自身为根据的肯定的东西,同自称是绝对肯定的东西的那个否定的否定对立起来。

原来的翻译是,他把立足于自身之上的实证的以自身为基础的肯定,同那个是自称是绝对的那个肯定的否定之否定对立起来。实际上就是把感性同思辨的思维对立起来,感性就是“基于自身并且积极地以自身为根据的肯定的东西”,而“自称是绝对肯定的东西的那个否定的否定”就是黑格尔的思辨的思维。

总结一下,马克思在这里肯定了费尔巴哈的三个主要的贡献,一是对哲学-形而上学本身进行批判,二是通过高级的哲学直观所确立的人类社会的概念,三是用感性的肯定同思辨思维的否定之否定相抗衡。

(2)对费尔巴哈的批评性发挥:历史原则

在手稿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评价非常高达到顶峰,当然还有《神圣家族》,差不多都对费尔巴哈评价最高的时期。马克思在这里似乎对费尔巴哈某种局限性有所领会,关键的问题大概主要是刚才讲的第三点。因为这样的一种对立包含着费尔巴哈哲学和黑格尔哲学的最基本的对立,这个对立阐述出来的主要是历史的原则,这个东西黑格尔哲学很擅长,但费尔巴哈却有所缺乏。

费尔巴哈这样解释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从而论证了要从肯定的东西,即从感觉确定的东西出发);

黑格尔从异化出发(在逻辑上就是从无限的东西、抽象的普遍的东西出发),从实体出发,从绝对的和不变的抽象出发,就是说,说得更通俗些,他从宗教和神学出发。

第二,他扬弃了无限的东西,设定了现实的、感性的、实在的、有限的、特殊的东西(哲学,对宗教和神学的扬弃)。

第三,他重新扬弃了肯定的东西,重新恢复了抽象、无限的东西。宗教和神学的恢复。

这是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整体的、最根本的解释,内容是否定之否定。就前面讲的“把基于自身并且积极地以自身为根据的肯定的东西,同自称是绝对肯定的东西的那个否定的否定对立起来。”然后费尔巴哈解释这个否定之否定作为思辨的思维的原则就是以上的三条,第一条是正题,第二条是反题,第三条是合题,这个就是否定之否定。第一条正题,黑格尔从异化出发,从宗教和神学出发;第二条反题,他扬弃了宗教和神学;第三条,他重新扬弃了肯定的东西,重新恢复了宗教和神学。这是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思辨的思维的基本的解释。

但是马克思后面就讲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由此可见,费尔巴哈把否定的否定仅仅看作哲学同自身的矛盾,看作在否定神学(超验性等等)之后又肯定神学的哲学,即同自身相对立而肯定神学的哲学。

马克思讲了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与费尔巴哈的直接肯定,这两个对立起来,然后否定之否定在费尔巴哈的解释中是否定了神学之后恢复神学。所以这句话很重要:“费尔巴哈把否定的否定仅仅看作哲学同自身的矛盾”,这个“仅仅”两个字是打上了重点号的,马克思在此对费尔巴哈有了批评性的发挥,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有批判性的发挥,我们在此看到马克思开始超出费尔巴哈来批判黑格尔哲学。1843年时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已经完成了对黑格尔的批判,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序言当中,他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没什么把握:

相反,费尔巴哈的关于哲学的本质的发现,究竟在什么程度上仍然——至少为了证明这些发现—— 使得对哲学辩证法的批判分析成为必要,读者从我的论述本身就可以看清楚。

马克思这个批判所得到的结果主要是:

但是,由于黑格尔根据否定的否定所包含的肯定方面把否定的否定看成真正的和惟一的肯定的东西,而根据它所包含的否定方面把它看成一切存在的唯一真正的活动和自我实现的活动,所以他只是为那种历史的运动找到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这种历史还不是作为既定的主体的人的现实的历史,而只是人的产生的活动、人的形成的历史。

马克思说黑格尔“只是为那种历史的运动找到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这句话听上去是否定的,但同时是高度承认的。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黑格尔为历史运动找到了一种具有哲学高度的表达,费尔巴哈不懂得这个东西,拒绝了这个东西,所以从承认的这个方面来讲,马克思说黑格尔为历史运动找到了一个具有原则高度的哲学的表达,这是以往的哲学家从来没有做到过的,这是承认。但是第二,这句话的另外一个含义是批评性的,他为历史运动找到了一种表达,但这种表达只是历史运动的抽象的、逻辑的和思辨的表达。所以我们在手稿中看到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进展,原先马克思以为费尔巴哈已经完成对黑格尔的批判,他要做的工作只是费尔巴哈没有进入过的领域和没有研究过的问题由自己来弄一下,现在他重开对黑格尔的批判,而且是对他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进行批判,他认为费尔巴哈“把否定的否定仅仅看作哲学同自身的矛盾”,现在他重新解释否定之否定,我们再这个地方看到历史的原则出现了,而且这个历史的原则直接联系着活动的原则。这个原理我们在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看到过,就是主观性、纯粹的活动、否定自身并且自我活动,这个是自我意识的原则。

马克思说,正是由于否定之否定根据它的肯定方面以及根据它的否定方面,黑格尔为历史运动找到了一种表达,历史的原则从来没有第一次深入到哲学当中去,是黑格尔的了不起的贡献。恩格斯后来专门写《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甚至在讲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时候讲到,黑格尔的所有的著作是以强大的历史感作基础的。而我们在手稿中看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实际上核心支点也是使用历史原则。

所以洛维特曾经讲过,马克思和黑格尔一起反对费尔巴哈,因为他们两个人都承认普遍者的决定力量,但是马克思掉过头来又和费尔巴哈一起反对黑格尔,因为黑格尔把普遍者神秘化了,这个就是绝对者、上帝。

我们现在看这个历史的原则,在否定之否定当中,马克思认为它是得到了一个具有原则高度的哲学表达,但它是思辨的、概念的和逻辑的,现在要把它改造成所谓现实的历史的原则。这个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我们可以看得比较清楚,马克思说一切意识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

在费尔巴哈看来,否定之否定仅仅只是哲学同自身的矛盾,是哲学在否定了神学之后又重新肯定神学,但是在马克思看来不是,或者不仅仅是这样。在马克思看来,它是为历史运动找到了一种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所以老师认为这句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

(3)对象性活动

历史原则,否定之否定、黑格尔的辩证法为历史运动找到了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而且它直接跟所谓活动原则有关。在讲德国古典哲学的时候,康德讨论自我意识,把它称为“纯粹活动”,费希特讲自我的时候,叫活动本身,谢林回到了斯宾诺莎的实体,所以他讲无限的活动,黑格尔叫自我活动、活动的原则。这是德国唯心主义,特别是从自我意识这个原理发挥出来的最主要的原理,在黑格尔的哲学当中,它表现为思辨思维的整个运动、发展和具体化的过程,这个是黑格尔的做法。但是活动的原则既是主观唯心主义者在自我意识当中也充分地发挥了这一点,尽管像康德和费希特还远远没有达到历史,或者说历史的原理还没有在他们的哲学上得到充分的表述,但是我们看到这个活动的原则到黑格尔那里,主要就表现为历史的原则。所以当马克思重新拯救和维护历史原则的时候,他使得这个活动的原理重新展露出来,这种东西都是费尔巴哈不了解、不懂的,在哲学上完全与之生疏和隔膜的,历史和活动。这个活动在德国唯心主义当中的最后成果叫自我活动,现在马克思要把它改造成为对象性的活动,因为这个原则是抽象的、逻辑的和思辨的,它不是现实的,与之相关联的那个活动,是思辨的思维的自我活动,它不仅是唯心主义的而且是神秘的。因此,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过程当中,发挥了所谓对象性活动的原理。对象性这个原理是从费尔巴哈那里来的,感性、对象性是费尔巴哈所阐述的现实性的原理。在概念方面发现,由德国唯心主义发展起来的那个活动的原理同费尔巴哈的感性、对象性的原理结合起来了。所以马克思的“实践”后来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概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称自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最主要的原理就是实践,实践在哲学上的含义是感性的活动、对象性的活动。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ändliche]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感性和对象性的原则是费尔巴哈阐述的,活动的原则是德国唯心主义发展的全部成果。不要把活动理解为我们日常使用的那个词或者一般的概念,它是首先在康德的范畴的先验演绎当中自我意识当中讲到的,康德把它叫做纯粹的活动,为了区别于所谓心理活动或者经验对象的活动。所以我们看到历史原则的肯定导致了对活动这个原则加以消化和吸收。所以马克思的44年手稿得出的最重要的一个哲学-形而上学批判的后果就是对象性的活动,实际上它就是1845年春天几个月以后的实践概念。在手稿中,它被表述为:

当现实的、肉体的的、站在坚实的呈圆形的地球上呼出和吸入一切自然力的人,通过自己的外化把自己现实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设定为异己的对象时,这种设定并不是主体;它是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主体性,因此这些本质力量的活动也必须是对象性的活动。对象性的存在物进行对象性活动,如果它的本质规定中不包含对象性的东西,它就不进行对象性活动。它所以只创造或设定对象,因为它本身是被对象所设定的,因为它本来就是自然界。因此,并不是它在设定这一行动中从自己的“纯粹的活动”转而创造对象,而是它的对象性的产物仅仅证实了它的对象性活动,证实了它的活动是对象性的自然存在物的活动。

在44年手稿中,这个段落非常重要,马克思从中得出了超出费尔巴哈以及批判黑格尔哲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后果,这个后果甚至以初步概念的形式体现在手稿当中。“因此,并不是它在设定这一行动中从自己的‘纯粹的活动’转而创造对象,”这里讲的“纯粹的活动”指的就是德国唯心主义的活动。黑格尔哲学就是这样的,逻辑学,然后逻辑学的外化变成自然哲学,它先是一个纯粹的活动,在内部自身旋转,然后它去创造一个世界。马克思认为,这不仅是唯心主义的,而且是神秘的。逻辑学在自身内部无穷无尽地兜圈子,兜到最后自己烦了,要出去创造一个世界,这就是上帝造世,所以逻辑学是概念在它自身内部不停息地旋转,然后由于这种旋转当中它感到无限地厌烦,所以它就转而创造对象,创造一个现实的世界,这在哲学存在论层面上讨论的。所以马克思讲:

因此,并不是它在设定这一行动中从自己的“纯粹的活动”转而创造对象,而是它的对象性的产物仅仅证实了它的对象性活动,证实了它的活动是对象性的自然存在物的活动。

我们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看到马克思对哲学-形而上学的批判,他承认了费尔巴哈的贡献,然后在费尔巴哈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但是他对黑格尔哲学重新进行了拯救,历史的原则,在这个地方引导到承认和肯定,德国唯心主义的活动的原则。我们在讲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时候可以看到马克思非常清楚,因为马克思当时就站在自我意识的立场上,所以他对德谟克利特的批评,以及对伊壁鸠鲁的肯定,特别是“排斥”这个概念,所以他讲排斥这个概念在德谟克利特那里只是物质的分裂、组合,但是在伊壁鸠鲁那里表现为“自我活动”。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所谓“对象性活动”,我们从它的出生当中可以看到,感性的、对象性的原理是费尔巴哈提供的,但是活动的原则是德国唯心主义整个发展过程的最重要的成果。当然这样讲有点问题的,大家不要觉得好像这些概念范畴拆来拆去就这样,就能够拼成这样,这个不是这样。纯粹的活动、自我活动被批判地改造成为对象性的活动。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后面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前提和基础,它的原则。后来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整个哲学的清算是立足在这样一个基础上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认为,费尔巴哈的问题在于他不懂真正感性的、对象性的活动。所以我们还要顺便提到一个事情,原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翻译的时候,将“对象性的活动”翻译为“客观的活动”,这个译法不对。我们从44年手稿,联系着费尔巴哈,我们知道这个词gegenständliche 一定是对象性的,因为费尔巴哈非常明确地讲对象性的是什么意思。主体如果没有对象那就是无,与主体相关的那个对象是主体固有而又客观的本质,这个讲的是对象性,然后还有感性,它是现实性的基本领回方式,所以一定是对象性的。所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我们说它达到了一个实践的原则、实践的高度,在这个原则上马克思对全部旧哲学进行批判,所以这个原则构成了马克思唯物主义基础的本质性的东西,他不仅用它来批判黑格尔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主义,而且用它来批判和清算费尔巴哈哲学。但是非常重要的哲学革命的酝酿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完成的,否则我们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马克思会在几个月以后开始全面收拾费尔巴哈,这个不是一般的,你有什么小毛病,那个大了,十一条提纲条条针对费尔巴哈,在几个月以前马克思对费尔巴哈评价那么高,为什么到了几个月以后翻脸就不认人了,一定有他的道理,这不是什么阿尔都塞讲的“奇迹般的东西”,它在思想史上是有根源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